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要点

来源: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2024-04-26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供优秀文化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为中心环节,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1.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牢抓实党组中心组领学、党支部促学、个人自学,推进学思践悟、融会贯通,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务实成效。

2.提升党建质效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强化对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党支部分类指导,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基层党建活动载体,创建“红旗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局系统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把基层党组织配优建强、把党员干部管好用好,为展现文旅作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加强局系统群团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对文旅行业社会组织党建指导。

3.狠抓作风建设。践行“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方法,锤炼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文旅铁军”。持续夯实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全面开展重点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坚决守牢纪律底线,守住廉洁底线。以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为目标,扎实推进局系统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巡察整改“回头看”,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4.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文旅领域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定期报告和风险隐患研判分析,围绕文旅活动、文艺创作、文化市场、节庆论坛、民族宗教等重点环节,做好舆情引导与管控,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严格执行节目内容播前审查等制度,深入开展网络视听监听监看监测工作,严厉打击假新闻、违规播放广告等行为。持续巩固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全省“第一方阵”位次,创新整治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净化境外电视传播秩序环境。

二、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5.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善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用好“咸宁市文旅地图”小程序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不断巩固和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荆楚文旅名县等示范创建成果,推广“香城书房”服务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扎实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旅游风景道、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丰富农村应急广播节目资源。加快电视高清和超高清发展,推动全市电视频道加快实现高清化播出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6.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组织“香城大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歌唱祖国”主题群众歌咏比赛、“南鄂群星奖”舞台艺术类作品评选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组织好“知音湖北·四季村晚”系列活动,支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举办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持续推进“阅满香城”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以学习强国线下体验中心为龙头的党建、廉政读书品牌,打造一批创新阅读推广项目。全面推进“遇见”系列公共图书馆跨区域文旅融合交流活动,探索公共图书馆联动发展新模式。持续擦亮“山水咸宁”品牌,举办“对画·向阳湖”中国现当代咸宁向阳湖美术作品收藏展、“我爱我家”第二届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青少年书画作品展、“银艺飘香·幸福康养”咸宁大健康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一批高质量美术作品展览。持续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演出,创新服务模式,畅通“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服务途径。开展“文艺点亮生活”文化志愿帮扶活动,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7.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全面提升文艺院团创作能力、演出水平、队伍素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弘扬和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打造一部廉政题材小戏、一部红色题材微型音乐剧、一首歌曲、一支舞蹈、一批美术精品、一批文旅融合短视频。积极谋划作品参评第十七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第五届湖北艺术节及楚天群星奖、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湖北省美术重点创作扶持工程等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评选、展演活动。积极参加长江艺术节、长江文化主题艺术创作。

8.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全市文化资源调查摸底,建立完善全市文物、非遗资源数据库,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以传统村落古民居为载体,积极创建省级文物主题游径活动。策划实施传统村落古民居文旅融合项目,鼓励将传统村落古民居打造为乡村公共服务场所。深化拓展考古发掘研究,对接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持续做好赤壁大湖咀遗址考古发掘和深化研究,设立省考古研究所赤壁(咸宁)工作站。开展崇阳商代铜鼓、通山西周甬钟出土地核心区域专项考古调查。务实做好万里茶道申遗咸宁段相关工作。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和非遗传播普及力度,结合传统节假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争取承办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场交流展示活动。

三、突出招大引强,奋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9.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启动实施全市乡村旅游客房建设发展5年(2024-2028)发展专项规划,围绕2024年建设、改造1万间乡村旅游客房目标,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乡村旅游民宿宿集。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空间、新场景,加快建设幕阜山、大幕山、葛仙山、陆水河、淦河等5条乡村旅游风光带,持续促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一批乡村网红打卡地、乡村文创品牌,策划打造6个以上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对接头部旅游民宿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招引在外有情怀的能人、富商回乡发展乡村旅游。用好共同缔造理念,在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目的地附近,采取“村集体+农户+运营公司”等模式,将农户闲置用房改造成为旅游民宿,方便游客住宿,增加农民收入。从规划设计、用品耗材、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旅游民宿供应链。开展“桂乡宁居”等级旅游民宿评定,开展桂花主题民宿典型案例评选。

10.壮大产业发展动能。实行“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项目动态推进机制,加快在建文旅项目实施,力争各县(市、区)建成项目2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举办2024年咸宁市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力争全市新签约10个项目,促进文旅项目存量优化、增量扩容。加快湖北阿洛亚通用航空旅游综合体、汀泗桥红色文化旅游区、131军旅小镇、际华园滑冰馆、赤壁古战场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文旅资源普查,推进文旅资源高效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落细《咸宁市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举办“香城泉都伴手礼”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

11.突破发展康养旅游。推动九宫山景区围绕“森林康养、高端休闲”发展定位,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支持温泉旅游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创建,鼓励温泉旅游企业与医疗企业、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温泉医养产品。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休闲、健康等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避暑度假、避暑疗养、温泉养生、美食体验、民俗休闲等康养旅游产品,构建特色医疗旅游、健康管理旅游、中医药旅游、健康会议会展旅游等各业态耦合共生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国内知名生态养生目的地

12.实施A级旅游景区提质赋能行动。推动文化赋能景区,推动A级旅游景区提质赋能行动,探索4A级以上旅游景区差异化打造演艺节目。依托羊楼洞、蜜泉湖、梓山湖玫瑰园等重点项目、热门景区,发挥国资文旅平台、文旅大企业主体作用,应用元宇宙、数字灯光等新技术,打造常态化光影秀、行进式沉浸演艺项目,点亮夜咸宁。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新评一批3A级旅游景区。指导赤壁古战场景区做好5A复核迎检工作,确保复核通过。

13.推动对外开放窗口提档升级。规范做好窗口命名,统一店招颜色和样式。围绕旅游和非遗主题,设计推出文旅推介展板、特色公共礼盒、文创产品。积极策划主题推广活动,吸引实时客流消费,强化窗口宣传推介和内生发展动力。组织专业化平台与窗口对接,提供统一价格、统一物流、统一配送。鼓励各县市区在窗口设置人才工作站、招商联络站,有效发挥窗口“城市形象展示、名优特产展现、投资合伙展叙”功能。

四、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文旅宣传营销水平

14.优化营销策划。组建传播矩阵,精巧策划主题,加大短视频传播、网络直播、精准推流力度,促进圈内圈外良性互动,打造更多引爆点,扩大文旅声量。在武汉等重要客源地的高铁、地铁、高校、核心商圈等人流量大的场合投放咸宁文旅宣传广告,扩大咸宁文旅宣传辐射面,提高曝光度。做好青砖茶+旅游的精准推介。

15.强化品牌宣传。强化宣传推介工作、策划和活动统筹,拓宽“大屏+小屏”“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发挥大学生和网络达人文旅推介人作用,拓展宣传渠道,深化网络宣传,全力提升“香城泉都康养咸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年内力争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发布深度文章10篇以上,各级各类媒体刊发5000篇次。持续提升“咸宁文旅”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16.深挖文旅市场。持续开展百万大学生游咸宁、乘高铁游咸宁等活动。深耕大武汉核心客源市场,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强与中三角、长三角武汉市圈、咸岳九以及高铁沿线等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一地一策”开展城市差异化营销推介,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做火本地游市场,加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线路串联、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每月推出“周末好去处”,实现“一年四季好时节,月月都有好去处”。围绕三国文化、万里茶道、康养旅居、乡村旅游、避暑休闲、赏花品桂、沐泉滑雪、红色旅游等特色主题,推出咸宁精品旅游线路30条

五、精心服务创优,大力营造良好文旅市场环境

17.推进综合治理。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充分发挥假日旅游服务专班作用,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强化大型演出活动规范管理。落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文旅工作任务。持续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塑料污染治理、垃圾分类管理、节约用水等公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18. 加强监管执法。深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开展打击私设“景点”、非法经营旅游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行动。强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开展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配合相关部门,坚决依法取缔。持续推进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推广,优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19. 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实施A级旅游景区专项检查行动,组织开展服务质量大暗访活动。实施景区景点解说词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举办导游培训班和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全面落实“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以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级评定、复核工作为抓手,重塑行业品牌标杆,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规范审批服务行为,优化前置服务,推广“网上办、掌上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20.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市旅专委牵头抓总和市假日旅游服务专班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经营企业主体责任,重要时间节点、重要领域、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形成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强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抓好地质灾害、汛期、消防和森林防火、旅游租车、特种设备和高风险游乐项目、文物安全、广播电视、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六、注重固本强基,有力夯实文旅发展保障

21.加强法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年度述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送法律法规进景区、进文旅企业、进社区”法治宣传活动,高效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推进文旅“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积极承接省级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实施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争创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稳妥有序做好机关干部梯次配备工作,加快选优配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强化政治标准,把好选人用人导向,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工作。畅通晋升渠道,做好局属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工作。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强化工作日志检查与考核,坚持以事察人、以事考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干部政治教育和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文旅干部队伍。做好机关公务员招录、遴选和选调工作。深入推进“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和文旅助力“共同缔造”工作。加强各级各类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培训。拓展“香城人才卡”文旅功能。

23.强化财务和统计保障。强化目标导向、压实责任,确保2024年对上争取资金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监控力度,推动项目提质增效。加强经费预算、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工作。做好全文化、文物旅游、广电统计工作,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4.统筹做好其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建议提案办理、中国桂花城建设等重点工作。抓好国家安全、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安全、信访维稳等工作,筑牢系统安全防线。加强机关协同办公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机关办文办会效能。统筹做好政务信息、机要保密、假日值班、应急值班、档案管理等工作。加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