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关于印发《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 MB1961735/2023-15514 文       号 : 咸文旅发〔2023〕1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关于印发《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3年05月22日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努力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考”争先进位,将咸宁建设成国内知名温泉+民宿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年旅游人次增长25%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30%左右。

一、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

1.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引领,推动全市文旅系统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2.提升党建质量。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强化对机关及局属单位党支部分类指导,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基层党建活动载体,举办文旅大讲堂,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创建“红旗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系统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系统群团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对文旅行业社会组织党建指导。

3.狠抓作风建设。践行“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全系统党员干部“七种能力”,锤炼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文旅铁军”。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持续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守牢纪律底线,守住廉洁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接受巡察监督,抓好反馈问题整改。

4.抓牢意识形态。强化文旅领域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定期报告和风险隐患研判分析,围绕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市场、节庆论坛等重点环节,做好舆情引导与管控,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抓牢行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指导行业组织依法依章开展工作,促进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服务,提升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提升精品艺术创作水平

5.加强精品艺术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深挖咸宁籍青年楷模何功伟烈士事迹,开展“十个一”(一部信史、一篇报告文学、一部情景剧、一首歌曲、一本画册、一个专题书展、一部电影、一个文物提升工程、一次中华家风万里行、一次革命历程寻访之旅)系列文艺创作及文旅活动围绕温泉资源挖掘温泉文化,邀请名家赴咸写生,以温泉为主题创作“诗词歌赋”,擦亮我市“温泉之城、康养咸宁”文化品牌。围绕我市“古民居文化”,挖掘我市历史人文故事,创作彰显咸宁本土风情民俗的文艺作品。

6.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大对剧本、编导、作曲等优秀创作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大力推进文艺创新,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注重人才培养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艺术观摩和采风活动,举办舞蹈编导、文艺创作培训班,推动形成以创作培养人才、用人才推动创作的良性发展格局。

7.持续做好文艺展演。制定出台《咸宁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办法》,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创演活力,更好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政策宣传、惠民演出、舞台艺术创作、艺术普及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上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讴歌新时代为主题,策划举办优秀剧目展演、社区文艺汇演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文艺活动。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第八届湖北楚剧艺术节等全省性展演活动,展示艺术创作成果,讲好咸宁故事。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8.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香城书房2个,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发布文旅公共服务地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乡书房、文旅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谋划建设少儿美术馆,推动数字化群艺馆建设。全面落实“县聘县管乡用”制度,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第十一届“香城大舞台”全市职工歌咏大赛、全市职工广场舞比赛、地方民俗歌舞展演等系列活动。持续做好“红色文艺轻骑兵”“灵秀湖北 四季村晚”“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等品牌文化活动,指导各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格局。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0.提升考古工作水平。开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研究。抓好赤壁大湖咀龚家遗址全面考古发掘,开展遗址原址保护论证工作。组织开展孙郭胡城址调查勘探、崇阳铜鼓出土地商周遗址考古调查等。深化咸宁历史发展和文化价值研究,系统整理咸宁考古成果、资料,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争取省考古研究院在咸宁设立考古工作站。

1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推动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咸宁重点项目。积极融入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等战略,拓展古民居转化利用手段。加强通山宝石民居群、赤壁新店明清石板街等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抓好王家贩学堂、龙潭桥、省煤机旧厂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打造咸宁城区特色文化品牌。

12.增强博物馆服务效能。推进全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施咸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设项目,拓展馆藏资源数据查询、云展览、交互体验等功能。加强文博学术研究,举办咸宁文博论坛,打造咸宁地方文化学术研究交流专业平台。提高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建立专业讲解、特色宣教的志愿者队伍。

13.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日常性、规范化管理。举办全市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开展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评估,做好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咸宁篇)的编纂工作。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组织通城县麦市镇、赤壁赵李桥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验收评估工作。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推荐申报第二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讲好咸宁非遗故事。持续深入开展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宣传活动。高质量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联合各级各类学校举办非遗课堂。

五、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4.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打通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破除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加快主要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沿线的美化绿化亮化彩化和改造提升。打造幕阜山、大幕山、葛仙山、陆水河、淦河等5条乡村旅游风光带,完善沿线公路驿站、观景平台、厕所建设,实现“一条路、一条河就是一道风景线”。开展景区达标提升行动,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按照“精品化、特色化、标准化、人性化”要求,全面提升改造景区公路、游步道、观景平台、廊亭椅凳、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

15.加强旅游品牌创建。以品牌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一核引领、两翼腾飞、三区联动”旅游发展格局。支持赤壁市、通城县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通山县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强县,推动九宫山景区围绕“森林康养、高端休闲”发展定位,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做好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的申报工作。推动A级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升级,支持龙隐山度假区、咸宁元气森林工业旅游区和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支持蜜泉湖旅游度假区(嘉鱼县)和黄龙山避暑旅游度假区(通城)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黄袍山户外基地(通城)创建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16.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依托山水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田园养生、亲子体验、赏花采摘、拓展训练等项目。巩固提升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乡村主题酒店。推动全市温泉景区提档升级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发一批森林养生、中医药养生、旅居养老等健康旅游产品。力争每个县(市、区)新增1家高A级自然生态公园景区,不断丰富“全景咸宁、全季皆宜、全业互动”的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供给,构建既有“一轮明月”又有“满天繁星”的产品体系。

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韧劲

17.强化项目驱动。坚持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一盘棋抓好文旅产业规划布局、文旅产品开发、文旅资源挖掘。紧盯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际华园、赤壁古战场提档升级、九宫山云中湖康养度假小镇、飞仙洞开发、光年城堡二期、奇迹农庄、蜜泉湖大草原、崇阳航空飞行营地等年度市级重点文旅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促开工、赶进度、保质量。坚持应开尽开,能开快开,持续扩大文旅投资增量。加大上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围绕政策导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做实做优项目储备。精准出击开展文旅招商引资,对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交一公局、奇瑞途居等企业,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18.推进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业态齐全、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高品质文旅休闲消费聚集区,推出一批具有咸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积极探索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场馆、文保单位、文博场馆景区化建设,在A级旅游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场所建设非遗体验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民俗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推进中国桂花城建设,加快打造桂花文化之城。充分发挥“桂乡咸宁”对外开放窗口“管道”功能,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靓丽名片。

19.提振文旅消费。开展“到咸宁看国宝、过大年”(第二季)系列文旅惠民活动,拉动文旅消费。以节假日为重点,鼓励引导A级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旅游休闲街区夜间亮化、延时开放,丰富文艺演出、非遗展演、旅游商品展销、特色餐饮等夜间文旅体验,激活夜间文旅消费。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全市文化产业中新业态文化、数字文化的规模与占比,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七、深化宣传营销推广

20.聚焦宣传营销特色活动。全面整合市、县两级及景区宣传资源,精心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咸宁文旅宣传上央视、湖北旅游宣传推介(深圳站)等活动,借力国家、省级平台宣传推介咸宁文旅资源。持续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全面做“火”咸宁旅游、做“旺”咸宁人气。

21.用好媒体宣传矩阵。完善文化旅游全媒体宣传矩阵,持续加大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媒体的宣传力度,加强与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省级媒体宣传合作,依托其资源优势与湘鄂赣主流媒体开展联动宣传深化与去哪儿网(途家民宿)等全国知名OTA平台合作,借力赤壁赵李桥砖茶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整合青砖茶、温泉、民宿等资源,整体宣传推介“温泉之城·康养咸宁”城市品牌。提高“两微一端”运营质量,组织开展“咸宁文旅”短视频营销活动,打造全媒体传播链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咸宁文旅形象宣传。

22.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深耕大武汉核心客源市场,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强与中三角、长三角武汉市圈、咸岳九以及高铁沿线等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

八、提高广电工作质效

23.强化主题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持续深化“头条”和“首页首屏首条”建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做好宣传引导。

24.筑牢安全播出防线。加强要害部位、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安全管理,落实值班值守、定期维护和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广播电视设施设备日常巡查检查,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持续加强网络视听阵地建设,开展虚假新闻、违法广告和网络视听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净化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传播环境。

25.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指导广播电视行业节目栏目创新创优,推动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上共融共通、融合发展。全面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加强农村应急广播终端建设,努力实现多渠道、跨终端、真应急,提高广播电视服务政策宣传、乡村治理、应急管理和公共事务能力。加快智慧广电乡村建设,推进新时代智慧广电“人人通”发展。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全省明显进位。

九、完善行业服务市场监管

26.促进文旅市场复苏。统筹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加速推进文旅市场和行业恢复发展,适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行业振兴、消费促进等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协会、地接旅游促进会、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旅游分会等旅游行业协会助手、桥梁、纽带作用,用好用足地接招徕、自驾游奖励政策,全力迎客入咸。建立完善文旅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实施文旅企业金融帮扶政策,全面助力文旅企业做大做强。

27.强化文旅市场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完善重大案件督办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抓好案卷评查、业务交流、技能竞赛、法律法规培训等工作。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与常态化做好文明创建、扫黄打非等工作有机结合。规范市场经营,联合教育、消防、公安等部门,加快推进文化艺术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和剧本娱乐场所的监管、核准工作。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做好文旅行业垃圾分类管理。

    28.抓实行业安全生产。推动文旅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两个清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文旅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专门档案,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档”管理。加强文旅行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食品安全、旅游交通安全等监管,推行行业安全标准,持续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定期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等,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日常规范管理,确保全市文旅行业安全、平稳、有序。

29.持续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提案。抓严抓实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推动法律顾问、专业人员更多参与文旅事务。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利用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旅游日、中国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业主进行法治培训,提高依法守法经营意识。

强化服务保障能力

30.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把好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政治标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工作。做好局属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定,畅通晋升渠道。完善干部考核日常管理,加强工作日志检查与考核,坚持以事察人、以事考绩。强化干部政治教育和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文旅干部队伍。做好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工作,继续做好人才引进。加大导游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举办全市导游资格考试,组织参加第十四届全省导游大赛。

31.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加大政务宣传力度,提高新闻宣传水平。落实三短一简要求,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做好系统网络安全保障,提升机关政务服务效能。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国家安全、全面深化改革、统一战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精神文明、老干部等工作。统筹做好假日值班、应急值班、机要保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和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相关文档:一图读懂丨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