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0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MB1961735/2025-21581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农工党咸宁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0号提案《关于推动咸宁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综合会办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咸宁监管分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资建局、市住新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市林业局等单位的办理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医疗为支撑,构建医疗康复疗养产业体系”的办理情况。

(一)优化发展布局。4月2日,市委书记周锋同志主持召开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专题会,深入研究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6月13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2025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宣布咸宁市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启动,发布《关于咸宁市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大文旅,打造温泉康养、乡村旅游等7大产业集群。优化全域空间布局,打造温泉康养核,以温泉养心谷为主引擎,整合环潜山温泉旅游资源,建设世界温泉博览园,集成医疗温泉、森林温泉、洞穴温泉等主题业态,引入医疗级水疗中心、国际温泉管理品牌,开发银发旅居产品,形成“温泉+三甲医院+康养社区”产城融合区。推动文旅业态升级,持续做强温泉康养产品、避暑旅居等战略部署。

(二)强化项目驱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温泉康养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主城区潜山温泉、山川等咸宁优势自然资源谋划推进潜山片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项目(温泉养心谷项目),并将其作为示范带动全市温泉康养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成立市领导牵头挂帅的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在2025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签约,已于今年3月开工,目前旅游集散中心接待主楼、鄂南特色旅游文化街、温泉康养中心、温泉休闲干区正在施工;咸安区梓有集农文旅产业园区项目,打造高端精品温泉民宿,一期民宿主体工程室内装修和室外绿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已完工,计划今年9月开园试运营;咸安区太乙温泉康养度假区(一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将盘活闲置的太乙温泉景区(4A级旅游景区),打造华中地区标杆性亲子温泉乐园,计划2026年2月前试运营。陆口旅游度假区温泉康养项目,打造精品温泉旅游酒店,计划2026年底开园。

二、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积极申请和创建国家品牌”的办理情况

(一)开展品牌创建。《关于咸宁市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的实施意见》,提出擦亮“香城泉都·康养胜地”品牌,到203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文旅产业主要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建成独具特色的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市发改委牵头起草《咸宁市加快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已于2025年4月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执行。提出努力打造全国重要文旅康养基地、护理人才培训输出地和康养产业聚集地的战略定位。今年以来,咸安区山里民宿成功创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万通缘旅行社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行社,正在组织赤壁市洋楼洞明清石板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组织赤壁市青砖茶产业园、嘉鱼县恋江湖不夜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组织碧桂园凤凰温泉、际华园水晶谷度假区、萝卜公社、城溪乐园、隐水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打造特色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方面,去年11月,为期三天的2024年湖北省汽车集结赛暨“探秘幕阜山·美丽乡村咸宁行”汽车旅游集结赛举行,来自全省270名户外自驾爱好者135台车参赛,参赛选手“跟着赛事去旅行”。通城县连续举办第三届中国·湖北通城全国自行车户外挑战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选手竞速黄袍山,享受运动的挑战与乐趣;水上户外运动方面,今年端午节期间,赤壁市、通山县、崇阳县等地群众自发组织传统水上体育赛事赛龙舟。今年6月,省文旅厅视频发布了2025湖北十大避暑目的地,咸宁季风桨板漂流上榜。今年7月,九宫山景区举办湖北文旅第二届夏日桨板系列赛,近300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冰雪运动方面,我市现有室内滑雪场际华园香城滑雪馆和市外滑雪场九宫山滑雪场。航空运动方面,崇阳县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航空研学营地、航空科普多媒体中心、房车营地、航空乐园、游客服务中心、飞机跑道、航站楼、塔台、机库等。

三、关于“依托资源优势,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的办理情况

(一)打造公立医院办养老品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依托公立医院办养老机构,提出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分别领衔依托公立医院办养老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先行,形成标杆、标准,带动医养融合全面发展。各县(市、区)党政主职精心谋划试点项目,调度项目进展,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6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职各领衔一个公立医院办养老项目,已投入运营11个,示范带动作用明显。57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周边的福利院、托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签约合作全覆盖。

(二)做强做优医养结合服务。市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市委、市政府连续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办养老纳入咸宁市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和咸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对承担医养结合工作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开展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健康咸宁建设、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维度的年终目标考核,有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落实。2024年咸安区成功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29家,床位总数6230张。

(三)探索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市民政局通过探索“五种模式”(提升住宅适老化水平、建设一站式养老社区、发展特色医养结合机构、打造旅居康养基地、建设旅游民宿),为外地老人开发设置“旅程、疗程、课程、赛程”服务,吸引外地老人到咸宁旅居康养。2024年以来,积极与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对接,筹建武汉-咸宁旅居养老联盟,2024年成功举办“寻香访泉乐见咸宁”武汉都市圈百万老年人咸宁健康游推介暨首批康养目的地授牌活动,省老龄产业协会为我市首批10个旅居康养基地(筹)授牌。2024年以来,市内多家养老机构、康养基地陆续承接旅居康养业务,如梓山湖健康九九医养中心、江南里康养中心、蜜泉湖旅游度假区、龙佑赤壁温泉旅游度假区4个康养基地累计接待旅居老人6万余人次。

(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在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园周边、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等12个专项委员会。创新“一书四员”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设立红色驿站、爱心驿站供外卖员、监督员休憩,充分发挥协管作用。加强食品标准化建设,2024年发布《一次性筷子质量监督抽查细则》,严格规定竹筷的二氧化硫、联苯等残留限量,在食用油企业推行“双减行动”(减添加剂、减风险物质),在农贸市场推行“一户一屏一称一票”模式,实现商品全流程溯源。

(五)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市政数局运用“数公基”平台赋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将民政、卫健、医保、社区等部门老年人相关数据汇聚到养老服务平台上,按统一标准进行整合和共享,形成了全市老年人信息的全景视图,为精准服务和跨部门业务协调奠定基础。市卫健委全力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市中心医院建设市级病理诊断中心,6个县(市、区)人民医院建设县域病理诊断中心,N个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理科完成标准化建设及数智化接入,构建了“1+6+N”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底正式上线“95128”电招网招服务平台,推出“一键叫车”功能,方便老年群体出行。

四、关于“围绕产业发展,完善康养相关公共服务”的办理情况

(一)提升硬件服务水平。市卫健委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为主要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增床位数1000张,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今年年底将建成运营。市交通运输局依托“咸宁市公交都市创建项目”,拟在市中心城区建设100块电子站牌,并对部分站台采取降坡等适老化改造,同时,探索对公交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公交站台设置无障碍设施,更换部分低地板公交车、扶手加固等,同时增加座椅、遮阳避雨设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群体出行便利。市文旅局深入贯彻落实新《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对标开展全市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制定《咸宁市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行动方案》,督导全市46家A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功能,加快适老化改造。市资建局推动全域绿道串联文旅资源,2025年新建绿道15.7公里,串联滨水休闲空间与生态节点。

(二)完善软件服务系统。市文旅局开发咸宁文旅地图小程序,打造以咸宁文旅电子地图为主线,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全域文化和旅游导览、销售平台。目前,已上线公共文化和体育场馆120个,旅游景区50家,酒店和民宿56家,文保单位25家。与主流OTA平台合作,投入100万元,开展“桂乡宁居”旅游民宿公共品牌宣传营销,在OTA平台建设“咸宁城市馆”,并组织150余家景区、酒店和民宿上线推介,同时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平台特设“咸宁文旅专栏”。市政数局在全市城区重点公共区域、各重点行业和全市农村、社区已建成近6万路视频监控数据资源,涵盖应急、林业、水利、交通等领域。市卫健委大力提升居家医疗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动态全覆盖。全市现有家庭医生3056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数871个,2024年,65岁及以上老人签约率达86.0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68%。投入财政资金15万元,连续在城区三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签约医疗服务试点。

(三)建立公共服务监管系统。今年6月,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人,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旅游业行业标准立项评审会答辩,行业标准修订项目《温泉旅游服务要求》通过专家评审。宣贯《咸宁市“桂乡宁居”旅游民宿服务要求及评定》,开展“桂乡宁居”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活动,评定金桂级、丹桂级、月桂级旅游民宿各五家。建立文旅市场品质监管红黄灯预警机制,加强文旅市场品质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督促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诚信服务。

五、关于“加强部门联动,优化产业发展人才地相关配套政策”的办理情况

(一)加强资金支持。《咸宁市加快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从“丰富康养产业业态”“完善康养产业生态”“优化康养产业支撑”等三个方面提出十二条支持措施。提出实施“三链联动”。加强链长统筹,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土地、融资等瓶颈问题。创新金融服务。联合湖北文旅集团共同设立5亿元规模专项文旅康养基金(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专项服务康养产业发展。市人民银行支持全市金融机构向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发放优惠旅游贷款,探索设备融资租赁合作等新模式,开展文化产品、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同时,及时宣讲金融政策,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文旅康养产业名单向金融机构推送。市科技局近年来为全市康养领域省级以上项目立项71个,获批无偿科技经费1774万元。立项市级科技项目48个,支持研发经费855万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咸宁分局支持保险机构推出各有特色的康养服务,提供全周期健康养老服务保障。如泰康人寿的保险+机构养老服务、太保寿险的百岁居家养老服务、平安人寿的线上信赖医生问诊等。

(二)加强用地支持。市资建局在《咸宁市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将咸宁定位为“华中地区康养中心”,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保障康养用地需求。同时,加强文旅康养项目用地精准供给,为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休闲康养项目、赤壁古战场文旅康养及低空经济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通过土地征收与流转政策,支持崇阳金沙康养度假区、通山太平山文旅综合开发等项目落地,推动避暑康养、森林康养等业态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动大洲湖桂花聚集发展区(桂花赏心谷)、区域医疗中心、温泉养心谷等康养项目建设,做好规划编制和用地保障。

    (三)加强人才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咸宁市大健康产业护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制定护理职业能力评价“咸宁标准”,建立“金桂、银桂、丹桂、季桂”四级职业等级晋升体系。2024年,市城发集团牵头成立咸宁优护供应链有限公司,构建“招生-培训-评价-就业-服务”全链条人才培育机制。创新实施“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升工程,面向家庭照顾者、志愿者及待就业人员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累计培训2.36万人次,4169人获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湖北科技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下设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等5个教研室,开设《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截至今年在校师生规模达1005人。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