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索引号 : MB1961735/2025-21559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关于对市人大六届四次会议第08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余俊、成焕雄、章晓建代表:
你们提出的市人大六届四次会议第87号《关于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你们对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建议中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透彻,对策建议精准,为我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拓宽了思路。近年来,咸宁市文旅局围绕“5+5”产业倍增战略目标,以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建设为抓手,夯实文旅发展基础,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文化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领,锚定发展方向。
立足咸宁实际,结合上级政策部署,科学编制《咸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华中地区康养中心,中国温泉旅游名城”确定为城市性质,引领地方充分彰显旅游特色,提升城市辨识度与吸引力。印发《咸宁市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实施意见》《咸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倍增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较2024年实现倍增;到2030年,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建成独具特色的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构建“一核三带”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聚焦温泉康养、乡村旅游、都市休闲、旅游购物、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七大文旅细分产业扩规模、强体量,夯实千亿产业能级,推进全域发力。
二、突出产业发展,激活融合动能。
一是锚定项目带动。以项目为引擎带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将文旅发展目标、路径以及政策举措锁定在项目上,全市文旅“三库”入库项目205个,总投资1318.82亿元,其中实施库项目46个,目录库项目130个,储备库项目29个。2025年上半年,全市签约文旅项目22个,总投资179.1亿元。温泉养心谷(已完成实物工程量30%)、太乙温泉康养度假区(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汀泗桥红色文化旅游区(上半年完成投资0.42亿元,预计2026年元旦前西街开园)、山海经神兽梦幻岛(上半年完成投资1亿元)等项目稳步推进。崇阳县万亩进口杜鹃花卉产业园、隐水红色研学等项目开业运营。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投资3.7亿元完成一期提档升级,并承办全省景区提档升级现场会。咸宁文旅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打造精品线路。围绕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线路,促进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山湖温泉、龙佑温泉、三特浪口温泉、九宫山滑雪场入选“游购乡村 欢聚荆楚”春节推荐旅游线路。“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研学线路入选全国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舌尖寻味,咸宁三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品赤壁青砖·游最美茶乡特色茶旅”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线路。今年以来,精准把握春节、清明、五一、赏花、咸马等节日节点,推出超30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整合,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推动民宿提档升级。开展全市乡村旅游客房建设专项规划(2024—2028)。持续打造“桂乡宁居”旅游民宿公共品牌,加快推进“桂乡宁居”旅游民宿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民宿供应链建设,目前入驻企业超千家,上线产品近2000个。组织开展“桂乡宁居”旅游民宿等级评定,评定金桂、丹桂级、月桂级旅游民宿各5家,以民宿等级评定示范带动全市旅游民宿提升服务品质。
二是加强导游(讲解员)人才培养。举办全市导游大赛,推出一批讲政治、专业精、服务好的优秀导游。组队参加全省导游大赛,咸宁代表队1名同志获得铜奖。组队参加2025年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1名选手获金奖。
三是谋划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为切入点,不断夯实文旅产业硬支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谋划了嘉鱼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咸安区汀泗桥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建设项目、赤壁市三国古战场历史文化5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改造项目、通城县药姑山·古瑶村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咸宁市潜山片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一期)等一批文旅项目。
四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今年以来,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开展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574人次,检查旅行社(含门市部)200家次、带团导游68人次,核查行程单279份,实现全覆盖排查,处理问题线索12件(立案4起、移送6起、整改2起),形成监管闭环。受理文旅市场举报594件(旅游投诉253件、文化市场341件),办结率100%,游客满意度达99.16%。
四、创新旅游宣传方法与路径,提升城市影响力。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文旅影像资料库建设,按景区景点、四季等资源类型科学分类归档,为精准宣传提供了丰富素材。全面整合全市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特色民宿及周边交通、餐饮等配套服务信息,并动态更新。系统梳理文旅企业营销活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更新线上导航信息,提升游客导览便利性。
二是强化新媒体矩阵,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了覆盖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宣传矩阵,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目前,“咸宁文旅”微博粉丝量35万,“咸宁文旅”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突破30万,平台影响力持续增强。充分利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在赏花季、马拉松等活动期间,开展探店、景区打卡等活动,挖掘咸宁美食、特色景点、精品民宿等,持续营造话题和热点。例如,紧抓武汉至香港高铁首发机遇,邀请香港知名艺人拍摄系列宣传短视频,依托矩阵平台发布推广,累计获得综合浏览量50万次;咸宁马拉松赛事期间,举办抖音短视频大赛,征集作品超千条,男子组冠军吴浩然的参赛系列视频播放量超过100万;“五一” 假期期间,围绕赤壁古战场、隐水洞、九宫山等核心人气景区密集发布创意宣传视频28条,综合浏览量超100万次,有效引导假日客流。
三是主流媒体报道,塑造城市品牌。精心策划主题,深化塑造“香城泉都 康养胜地”城市IP。今年以来,全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报道近千条。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嘉鱼县四邑村村民幸福过年场景;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品长桌宴跳拍打舞 古瑶村里年味足》专题报道;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对咸宁春节文旅市场火热情况进行报道;央视《中国新闻》播出澳门中学生在咸宁研学的新闻。这些主流媒体报道极大提升了咸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丰富主题活动,激活消费活力。积极策划并举办各类文旅主题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去年下半年,先后举办“寻香访泉 乐见咸宁”国庆系列活动和第十二届咸宁温泉旅游节。温泉旅游节邀请到国内外行业管理、专家学者、运营商、服务商等近500位嘉宾参加活动,推出一系列温泉康养、温泉滑雪、温泉美食等“温泉+”特色产品和优惠政策,直接带动旅游收入近亿元。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联动,先后组织开展相约春天赏花海、三国文化旅游季等主题活动,推出特色文旅活动百余场。“知音湖北 欢喜过大年”文旅惠民消费券活动,累计核销惠民券17万张,核销金额全省第三,直接吸引17万余人来咸过年。咸宁马拉松赛事期间,创新策划“温泉疗愈+生态探索+文化寻迹”体验场景和游玩线路,联动多家温泉、景区免费向参赛选手开放,赛事期间市区酒店和民宿综合入住率超90%。开展国际化营销。澳门濠江中学458名师生来咸开展研学活动,成为今年省内规模最大的入境旅游团。组织50名韩国旅行商开展“品味荆楚 三国茶乡”韩国客商咸宁行活动,实地体验咸宁三国赤壁、羊楼洞、九宫山、隐水洞等代表性景区景点,深化中韩文旅合作,助力实现互利共赢。7月12日—13日,联动通山县、赤壁市在武汉江汉路和楚河汉街举办武汉推介会。通过文旅推介、市集互动、国潮音乐等形式展现九宫山、隐水洞等避暑魅力和三国赤壁文化魅力,策划“招聘小乔”等热点话题,实现“线下体验+线上扩散”的双重效应。两场活动吸引超1万人游客驻足观看,直播吸引近300万实时观众。在武汉地铁、武汉站出站口投放咸宁避暑季广告,构建“出行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立体触达网络,实现高频精准曝光。积极响应省文旅厅安排,开展对外推广活动。带领我市重点文旅企业先后到湖南长沙、大湾区、北京、杭州进行文旅推介,拓展咸宁文旅的展示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精细化服务管理,精心策划宣传推介,丰富文旅主题活动内容与形式,向着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的目标稳步迈进,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