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1961735/2024-25516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6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饶才明、陈浩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关心。我局对你们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你们的建议非常好,分析了我市基层文化空间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我市基层文化空间建设很有启发和帮助。现结合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旅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原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一、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一)加大政府投入。近五年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达到21亿元,政府主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文化中心、市美术馆、香城书房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县(市、区)“四馆三场两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一批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村史馆,构建起覆盖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二)加强资源整合。我市在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人口分布、文化资源、周边环境、房屋资源等因素,统筹规划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香城书房建设是其中典型案例。经过调研摸查、统筹规划,整合调动多方资源,我们将多处闲置的资产建成香城书房,成为文化打卡地。相山书院香城书房原先是废弃多年的加油站,书台社区香城书房原是闲置的小区公服用房,清华城香城书房原为新建商品房小区商铺,南昌路社区香城书房原是老旧小区办公场所,这些书房均位于人口聚居区,大部分还毗邻学校,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建成开放后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优化设施布局。在市、县、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易地搬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实际情况,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地,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优化基层文化设施布局,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如通城县依托县图书馆、文化馆,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五里镇、北港镇、四庄乡、塘湖镇、隽水镇、隽水镇6个乡镇东佳书院分馆和南虹村、道上村、冷塅村、尖山村、左港村、梅港村、横冲村、花墩村、内冲村、四庄村、五花村、推垅村、古龙村、秀水社区等14个村(社区)分馆服务点。同时,各地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如赤壁在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建设青砖茶博物馆、百姓戏台、青砖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等公共文化空间;咸安在马桥镇曾铺村对几近倒塌损毁的古民居群进行改造利用,建设马桥乡村记忆馆。
二、高效运营、共同缔造,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效能。
(一)推进专业运营。业务外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图书馆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咸宁市图书馆、区图书馆、香城书房等一批文化空间建成开放后,面对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困境,探索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推进专业化运营,将图书流通、采编、活动组织及策划、多媒体宣传、志愿者组织及招募等业务交由专业图书管理服务公司进行运营。业务外包并不意味着责任外包,各公共文化机构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强化目标绩效管理,以此为前提由专业运营公司具体实施服务,以克服内部人员不足,降低劳动成本,强化核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咸宁市图书馆2019年底开放运营以来,入馆人次、图书借阅册次等数据呈数十倍增长,年均开展高质量展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区惠民等相关活动700余场。
(二)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已成立理事会,成员主要由政府代表、资深文化专家以及社会有关方面代表组成,充分体现了理事会的专业性和广泛性,每年召开理事会,确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重大事项议事权和决策权。成立咸宁市博物馆联盟,全市各博物馆、非遗馆、民间艺术馆等33家单位加入联盟,打造区域博物馆文化旅游矩阵,推进资源共享互利互助,有利于促进咸宁博物馆行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优秀地方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三)鼓励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建设,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咸宁市图书馆及香城书房每周开展近20场高质量活动,大部分依托文化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完成。湖北科技学院绿色电子志愿服务分队、咸宁科协志愿者团队、咸宁市义工协会等一大批志愿团队策划的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赤壁蒲圻街道文化站建立了相继成立了旗袍文化艺术协会、广场舞俱乐部、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等50多支文艺团队,辖区群众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团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人人争当舞台主角。咸安浮山街道文化站组织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年寒暑假100余名“五老”志愿者自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为青少年带去300余场活动,让青少年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三、创新服务、丰富供给,大力激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活力。
(一)拓宽服务领域。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合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共融共通,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省首个市(州)金融教育基地2021年在咸宁市图书馆挂牌,充分发挥市图书馆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辐射效应、驱动效应,开展“香城金融微课堂”“小小银行家 成就新梦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和宣传活动。市图书馆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法润桂乡”文化品牌,在市图书馆设立“法治书苑”图书专区,法院依托图书馆数字资源,打造数字“阅读驿站”,该做法写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案例在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平台发表。同时,在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机构,开展的如医保基金书画展览、廉政文化展览、妇女儿童活动、退役军人专题活动、党史文化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体现了行业融合的特征,拓宽了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了基层文化阵地作用。
(二)精细策划活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每年寒暑假推出的公益课堂活动,深受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如赤壁市2024年开展的“奇妙夏日 与你童乐”暑期公益系列活动预计将有500余场,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暑假文化艺术之旅。加强与高校合作,让高质量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让更多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热”起来。市图书馆与湖北科技学院开展合作,“湖科满天星·书香大使”活动深入乡村、社区开展阅读推广。武汉音乐学院与贺胜桥镇结对子,“希望之声”志愿服务队每年到贺胜桥镇开展公益音乐课堂活动。流动文化服务,让无形公共文化空间惠及群众。全市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文艺团队通过流动舞台车、百姓舞台等设施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活动1500余场;由咸宁市妇联、咸宁市图书馆共同创建的“漂流书包”促进亲子共成长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妇联《家庭家教家风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一个漂流书包就是一个微型流动图书馆,市图书馆2023年以来发放漂流书包近千个,让近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接力阅读。
(三)打造服务品牌。我们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培育了一批优秀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咸宁市图书馆及香城书房获评湖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省亲子阅读示范基地、全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咸安区图书馆获评全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入选文旅部基层公共阅读推广项目,赤壁市青砖茶文化讲坛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最美文旅新空间。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文化符号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在黄鹤楼森林美酒小镇图书馆分馆,组织酒文化主题诗会,朗朗书声与酒历史相碰撞,彰显独特文化魅力。汀泗桥镇汀泗社区建有红色文化体验馆、红色影院、红色书屋等文化阵地,长期开展重温红色电影等青少年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咸安区横沟桥镇诗联文化源远流长,2010年创办农民诗社,写诗联、吟诗联、赛诗联早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先后获评“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连续4年承办全国农民诗歌邀请赛”,连续九年举办横沟桥镇农民诗联大赛。
虽然我们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确实存在布点不均、保障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好、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补齐短板,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