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 2023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 MB1961735/2023-00254 文  号 :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 发文单位: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 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2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全省文旅工作第一方阵。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筑牢文旅工作根基。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首个议题”学习制度,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20次。党组中心组先后7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局党组4次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重点围绕信息发布、网络舆情、文艺创作、文旅活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9个方面开展风险排查和监管。今年以来,共监测文旅领域网络舆情信息25万条,预警上报并妥善处置舆情信息21起,有力维护了咸宁文旅形象。“咸宁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上网出版网络游戏案”获评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咸宁科某未经批准擅自印刷境外出版物案”被评定省级涉企行政执法优秀案卷(全省仅5个)。三是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坚持每月一会商,落实“三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推动14个问题有效解决。以严谨、扎实的作风推进澄水洞宾馆转企改革,6月底将转企人员和资产整体移交给市城发集团,平稳完成澄水洞宾馆转企改革工作,实现了生产经营不受影响、无一人上访的预期目标。四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把好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政治标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2021年,选拔两名机关科长到市博物馆、市文旅市场执法支队任职县级干部,今年通过招硕引博、引才专列招引5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局属单位任职。积极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提升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畅通晋升渠道,夯实事业发展人才基础。

(二)赋能提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印发《关于推动咸宁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标准。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香城书房2个,咸安区文体中心、崇阳县文化馆、通城县博物馆等县级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先后举办第八届“山水咸宁”美术作品邀请展等一系列高质量展览活动。梓山湖香城书房作为全国12个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之一,亮相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省级重点实事“文化惠民下基层”项目,8个示范性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培育70个骨干社会文艺团队。“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市党员干部职工文艺汇演活动120余家单位50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累计开展戏曲进乡村、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和“村晚”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534场。三是持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围绕“乡村振兴”“党风廉政”等题材,创作一批紧跟时代步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我市香泉合唱团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群众性合唱比赛决赛,音乐作品《桂花树下》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初赛。市美术馆职工李晓宏创作的国画《风雨无阻》入选中宣部和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市新时代文艺中心组织创作的廉政题材采茶戏《门道》已完成剧本创作,计划年内上舞台。赤壁市创作的廉政题材楚剧《品茶悟廉》、通城县创作的舞台剧《黄袍母亲》等完成首演,反响热烈。

(三)深挖特色,加强文物非遗保护传承。一是抓好非遗工作。万里茶道《赤壁宣言》发表十周年座谈会暨申遗工作现场会在赤壁市召开。全国九省(区)文物主管部门领导、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申遗办负责人齐聚赤壁,谋划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杨军市长致辞。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市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与国内44项(其中湖北3项:恩施玉露绿茶、宜昌长盛川青砖茶、赤壁赵李桥砖茶)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一起,用一片树叶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国智慧。二是积极推进文博项目建设。赤壁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入选首批湖北非遗特色街区。市博物馆展览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00万元。赤壁古战场成功创建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三是持续深化文物考古工作。推进文物保护区域性文物统一评价考古探勘工作,发现大湖咀龚家大型遗址,是西周时期少有的城址,抢救性发掘出土26件东周至西汉期器物。组织开展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对全市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3处列入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名录的古民居开展实地调查。赤壁市文旅局获评全省文物工作先进单位,市博物馆副馆长丁伟、崇阳县博物馆馆长匡文获评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

(四)稳住大盘,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构建文旅项目“谋划、招引、建设、运营”全链条机制。3月21-22日,高质量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现场推进会,时任副省长宁咏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军市长致辞,我市作典型交流发言。一是全员上阵抓招商。组织召开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议2次,收集招商信息20余条,谋划了原省煤机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葛仙山旅游片区综合开发、房车自驾车营地等项目。组织招商专班先后与中青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武汉昙华林文化运营公司等文旅企业开展招商洽谈。天兆1965山丘文化市集项目沟通协商完毕,即将签约,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二是聚精会神抓重点。抓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召开全市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全市已改造建设乡村旅游客房10318间,农家饭6987桌,推广乡土菜100道。我局制作的咸宁贺胜鸡汤、嘉鱼野藕吊锅、崇阳雷竹笋等3道咸宁特色菜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新评定乡村旅游返乡创业先进典型7名,出台《咸宁市乡村旅游客房规范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持续推进咸宁开放窗口建设,发挥“管道”和“引流”作用。新建咸宁开放窗口7家,累计建成15家。9月1日召开全市开放窗口建设推进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乐建舜出席会议并讲话。

(五)帮扶企业,全面提振文旅消费。聚焦“让文旅企业活下来”“让文旅行业火起来”两大任务,持续提振文旅消费。一是惠游助企。春节期间推出“到咸宁看国宝、在温泉过大年”迎新春系列活动,有效拉动文旅消费回升。活动受到有关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其中学习强国刊登《湖北咸宁:过大年看国宝》,浏览量近30万人次,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阔别45载 国宝级铜鼓首回故土“过年”》,浏览量104.5万人次。积极组织文旅企业推出优惠措施,“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30余家文旅企业推出免票、打折等各类优惠措施,延长消费链条,放大消费效能。争取资金1400万元(市、县配套700万元),分9个批次开展“惠游湖北”消费券投放活动,近100家旅游市场主体(含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民宿)上线携程、同城等8家平台企业参与惠游活动,已拨付平台资金1400万元,核销1226.29万元,核销率87.59%,全省排名第4。二是金融扶企。开展文旅行业金融助企纾困专项行动,6月16-17日,联合人行咸宁市中心支行,分南北片区,分别在通城和嘉鱼召开金融支持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座谈会,7家商业银行、58家旅游企业参会,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企业共获金融机构授信13.18亿元。全面落实旅游企业贷款贴息帮扶政策,召开全市旅游企业贴息帮扶视频会,动员部署各县(市、区)落实贴息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已落实贴息资金1163.01万元。积极组织文旅企业申报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澄水洞设备采购、军旅小镇研学馆提升工程设备采购、赤壁全域旅游设备购置、蜜泉湖旅游度假区设备购置等7个文旅项目列入备选项目,拟申请贷款4.52亿元。三是送策入企。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对67家重点旅游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全面梳理汇总国家、省、市惠企“政策包”并编印成册,采取入企讲解、媒体刊载、现场培训等方式,手把手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六)立体营销,多措并举“引客入咸”。一是活动策划“引客入咸”。每月召开宣传活动策划会,先后策划组织开展“香约咸宁赏春花”、“咸宁人游咸宁”、“云游咸宁”大型文旅沉浸式体验特别直播、咸宁文旅进“武汉朋友圈”宣传、“累了一年到咸宁泡温泉”等系列宣传活动80余场。组织咸宁文旅推介团参加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昆明)等文旅推介活动,推介咸宁特色文旅资源,扩大咸宁旅游知名度。二是区域合作“引客入咸”。主动与黄石市开展文旅区域合作,两地实行景区优惠互享、文化互送、宣传互动、品牌共建,49家旅游景区推出免票、门票折扣优惠等措施。5-7月,黄石来咸游客量明显增长,我市共接待黄石游客19.6万人次,同比增长80%以上。三是精品线路“引客入咸”。针对节假日、周末游、赏花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闻香采摘等主题,推出“热汤白雪”、赏春花、采茶踏青、清凉避暑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38条。其中,“清凉一夏欢乐之旅”“桂子闻香丰收之旅”入选文旅部全国精品线路。1-12月,全市接待游客67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9亿元,分别增长3.5%和4.6%。

(七)练好内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一是创文提品质。把创文工作融入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全过程,全面提升景区、星级饭店的服务品质。先后开展创文督导检查20余次,投入资金15万元对13个实地点位的景观小品、公益广告和文明旅游标牌进行更新更换,全局系统500余人次参与创文点位、包保路段、包保社区值守。组织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二是品牌强品质。通过品牌创建带动服务品质提升,增强旅游吸引力。通城县内冲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赤壁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九宫山景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咸安区高桥镇获评湖北省旅游名镇、嘉鱼县官桥村获评湖北省旅游名村、赤壁市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获评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药姑山·古瑶村晋升国家AAAA景区、竹林下民宿通过文旅部星评专家现场评估,有望实现国家级等级民宿零突破。三是监管优品质。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全力做好九宫山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战斗员、服务员,及时管控负面舆情,降低游客投诉量。7至8月底,九宫山景区累计接待湖南、江西等周边地区跨省游团队及黄石、武汉等周边游客总人数超20万人次。

(八)坚守底线,扛牢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培训,提升文旅市场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6月22-24日,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暨应急演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局主要负责同志作大会交流发言。12月29日,我局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组织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网吧等市场主体现场观摩消防演练,提升文旅行业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节假日期间班子成员按照“分线联系、分片督导”责任分工,一线督导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私设景区专项整治,开展文化场馆(场所)、文旅场所自建房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对旅游景区特种设备、高风险游乐项目的安全监管,建立部门分工督导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建立全市文旅行业重点风险管控机制,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排摸重点风险点15处,制定“一对一”管控措施,督促企业对一周一巡查。跟踪督办市政府挂牌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2处(咸安新天丽宾馆、通山跨时代网咖),督促落实整改到位。全市文旅系统累计出动检查人员986人次,检查各类文旅经营单位2465家次,排查整改服务质量问题、安全风险隐患问题6862个。加强广电安全播出管理,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集中整治行动14次,依法拆除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卫星锅)230口,没收卫星接收机30台,发放宣传折页40000余份。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围绕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产业提升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文艺创作还很薄弱,文化产业实力不强,旅游发展缺乏核心吸引物,温泉旅游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宣传营销的时效性和精准度还有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咸宁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要求。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按照我市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做优文化事业,做强文旅产业,在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中贡献文旅力量。

(一)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建设具有感染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打造一刻钟文化服务圈,依托地图数据分析系统,有针对性加强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天兆1965开放阅读空间、碧桂园社区香城书房等一批“小而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谋划建设少儿美术馆,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数字化群艺馆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第十一届“香城大舞台”全市职工歌咏大赛、全市职工广场舞比赛、地方民俗歌舞展演等系列活动。持续做好“红色文艺轻骑兵”“灵秀湖北 四季村晚”“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等品牌文化活动,指导各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格局。

三是传承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文博进校园工作,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民族精神。

(二)以发掘弘扬地方民俗文化为支点,打造具有号召力的文艺创作体系。一是聚焦弘扬建党精神主题。围绕我市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作音乐快板、诗朗诵、三句半等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立得住的文艺作品;围绕咸宁籍革命先烈何功伟、钱亦石、钱瑛等同志的英雄事迹,采取拍话剧、电影等方式创作精品革命文艺作品。二是聚焦挖掘民俗风情特色。围绕我市温泉资源挖掘温泉文化,邀请名家赴咸写生,以温泉为主题创作“诗词歌赋”,擦亮我市“温泉之城、康养咸宁”的文化品牌;围绕我市“古民居文化”,挖掘我市历史人文故事,创作彰显咸宁本土风情民俗的文艺作品。三是聚焦争创一流佳作目标。围绕争创国家、省级知名文艺奖项,大力支持咸宁本地文化艺人才创作文艺精品,提升咸宁文化的美誉度。

(三)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纲领,打造具有传承力的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体系。一是推进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抢抓国家长江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推进万里茶道重要节点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古民居传统利用创新示范、赤壁摩崖石刻保护利用。持续做好赤壁大湖咀龚家大型遗址考古发掘和深化研究。二是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重点推进青砖茶制作技艺、通山木雕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打造通山王明藩非遗一条街等一批非遗体验中心,提升非遗活化展示水平。依托咸宁非遗文化,培育推出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四)以建成重要支柱产业为目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一是全面搭建文化发展平台。搭建对外展示平台,打造点对面的开放窗口,争取全国文化产业论坛在咸宁召开;搭建品牌营销平台,加大宣传推介,扩大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搭建文创研发平台,推动文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持续跟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原省煤机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全市文化产业中新业态文化、数字文化的规模与占比,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三是加快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全力配合市人社局,出台文化产业人才扶持政策,在资金、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支持。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提高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打通事业单位人才流通渠道,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做好本土人才培育,通过专业培训、交流展演、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五)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服务体系。一是发展特色乡村游。巩固提升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成果,大力建设具有咸宁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民宿,以民宿为核心,整合周边优质的旅游资源,拓展“观光、体验、休闲、购物”等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依托天兆1965山丘市集项目打造咸宁百道特色菜展示区。二是发展森林康养游。围绕森林康养、高端休闲定位,推动九宫山旅游的提质升级。谋划建设3-5家高A级自然生态公园景区,依托咸安区星星竹海、崇阳县金沙竹海、赤壁市葛仙山连片打造森林康养片区,依托嘉鱼县蜜泉湖景区与阿洛亚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康养片区。跟踪服务温泉谷景区改造升级和碧桂园温泉里文旅休闲街区项目建设,以与知名OTA平台合作为契机,在全网打响咸宁温泉康养品牌,推动全市温泉景区旅游服务提质升级。三是发展历史文化游。扎实推进赤壁市三国古战场提档升级,采取科技赋能等方式,深度展示三国文化魅力。扎实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不断提升羊楼洞景区知名度。深入挖掘咸安区汀泗桥、贺胜桥北伐革命文化,开发红色研学旅游。依托咸安区刘家桥、通山县王明璠府第等古民居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聚集地,彰显咸宁特色地域文化。四是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旅游+商业”,加快武汉昙华林公司与天兆置业公司合作,建好天兆1965山丘文化市集项目,打造“文化+商业”亮点,拉动区域文旅商消费。发展“旅游+工业”,支持元气森林打造工业文化观光景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原省煤机厂、同发电机厂工业遗址的开发利用,打造我市工业旅游IP。

(六)以武汉都市圈为主体,打造具有传播力的宣传推广体系。一是做好整体宣传。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以“温泉”“桂花”“万里茶道”等为主要内容,强力做好文旅宣传推广。二是实施精准营销。精心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和咸宁文旅宣传上央视等活动,借力国家级平台宣传推介咸宁文旅资源。加强省、市两级媒体联动,深化与去哪儿网(途家民宿)等全国知名OTA平台合作,借力赤壁赵李桥砖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整合青砖茶、温泉、民宿等资源,实行整体宣传推介,培育国内知名温泉+民宿旅游目的。三是深化旅游区域合作。与武汉都市圈内城市开展务实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合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