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非遗课堂”开讲,门楼文化绽放光华

来源:咸宁市群众艺术馆 时间:2022-03-15

      3月13日上午,国网咸宁供电公司职工余英伟作客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课堂,为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及部分摄影爱好者作了题为《家族文化的密码——门楼背后的故事》的讲座,与大家一起探讨非遗语境下的摄影艺术,解读门楼文化,回溯精神记忆。

       余英伟,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十多年,长期关注传统建筑,特别是古民居门楼拍摄。六年来,他在工作之余踏遍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拍摄150多个姓氏、1000余个各种形式门楼,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为了解读门楼的文字涵义,他翻阅了大量史书典籍,虚心求教于国内的门楼文化专家,为门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奔走呼吁,其门楼摄影作品《门楼——家族文化的密码》获得第28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记录类Ⅲ级收藏”奖,并参加中国文联在北京举行的“视觉长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北省摄影作品展。2021年11月,他还在第四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1年丽水摄影节举办了题为《门楼遗风》的个人专题展览。

       如何通过摄影艺术记录非遗、彰显非遗的魅力,这是余英伟在拍摄门楼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天的讲座中,他分享了自己拍摄门楼文化的经历,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了门楼的来历、分类以及部分门楼背后的故事。彭城世第、天水流芳、高阳世第、蛮荆来威……门楼背后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在他的讲解下生动而鲜活,深深吸引了在座的观众。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代表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门楼的故事,对门楼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余英伟老师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拍摄门楼的精神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那就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勇往直前,坚持把这一件事做好!’”

      据悉,“非遗课堂”是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021年创设的公益性惠民课堂。该课堂主要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搜集整理者、研究者讲授咸宁民间文化,旨在搭建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在学生当中播撒非遗的种子,扩大我市非遗宣传,受到市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