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中华古瑶第一村”——通城县内冲瑶族村开园

来源: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2020-01-03

觅瑶祖足迹

游美丽内冲


喧天的锣鼓,悠扬的歌声,矫健的舞步……昨日,“中华古瑶第一村”——通城县内冲瑶族村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被誉为“中华古瑶第一村”通城县内冲瑶族村位于湘鄂交界的幕阜山余脉药姑山脚下,是融古瑶文化、楚汉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生态休闲、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随着欢快的歌谣响起,一队身穿瑶族服饰的男女,走上遥望千年广场大舞台,表演瑶族拍打舞。


  舞者们时而拍打,时而跳跃,步伐轻盈矫健,拍打动作花样迭出,欢快有力的节奏展现出瑶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各地游客不停地拍照留影。

  “村里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今天开园迎来了各地游客,我们很开心。”村民吴园英说。


  土砖青瓦、飞檐翘角;垒石层叠,小河潺潺……有着900 年历史的千家峒,是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至今保存着古井、梯地、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

  走进新落成的古瑶文化陈列馆,大型盘王雕塑引人注目,游客驻足倾听讲解员的解说。


陈列馆内分两大展区,共收集了上百件藏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古瑶文化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大量瑶族先民生产、生活器具和物品,生动地再现了瑶族历史文化。

  漫步在古瑶商业街,具有瑶族特色的商铺林立。道地药材、楠竹酒、豆制品等土特产品琳琅满目。


  黄精和钩藤是药姑山生长的两种较为普遍的药材。在内冲瑶族村当地村民很早就有加工黄精、钩藤的习俗。


黄精

钩藤


  60岁的胡金熬老人现场制作加工钩藤,据他介绍,钩藤经过清洗、去叶、蒸制后具有良好的药效。


  人群中,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当起了“导游”。只见她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介绍起了当地历史文化,赢得游客好评。

为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通城县正积极谋划建设瑶乡大药谷景区以瑶、药文化为主题,以溯溪、环山近3公里步道为主线,将瑶乡风情、山水田园、中医药文化创建融于一体,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乡村旅游精品,展现“中华古瑶第一村”的魅力。

同时沿途有大小景点20余处,突出养身、养心特色,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民宿、餐饮、会议等于一身的AAAA级景区

如今的内冲村已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民幸福、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古老的瑶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